2025年2月12日,金融界报道,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汽车制造领域再添一把利器,获得了一项名为“一种汽车白车身门体装配用辅助工装”的新专利(授权公告号:CN222432462U)。此专利的申请时间为2024年6月,标志着该研究院在推进汽车制造智能化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。
根据专利摘要,这项创新的辅助工装专对于汽车白车身的门体装配,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。其主体架与支撑架通过上下端的转动连接形成结构核心,四组支撑架上配置的吸盘,则是实现车门转运的关键。这种设计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,更能适应车门在不同位置和尺寸上的吸附转运需求。
其中,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专利中提到的双向螺纹丝杆,通过其旋转可以驱动滑块沿内腔相对运动,以此来实现对联动臂和支撑架的精准调节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不同车型的车门能够准确的通过真实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,大幅度提升了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的适配性和操作性。
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,注册资本超过40450万人民币,经过多年的努力,其在知产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:共计667项专利和17条商标信息。此番新专利的申请,不仅是其技术实力的展现,也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,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转运技术的应用上,期待能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变革与进步。
总而言之,此项专利的推出无疑提高了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,也为未来的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。随着汽车行业对高效、智能和灵活生产模式的需求持续增长,相信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引领行业技术的进步,推动整个汽车生态的蓬勃发展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